• 首页

    首页

  • 素材巷 - 文案写作平台

    江湖武侠神功绝技及解释
    • 双手互搏术( 周伯通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,百无聊赖中创出此术。常言道:“心无二用。”又道:“左手画方,右手画圆,则不能成规矩。”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为二用,一神守内,一神游外,双手使不同武功招数。临敌之时,将这套功夫使出来,分进合击,那便等于以二对一。(见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) )
    • 绵绵掌法( 武功。此名即隐含绵绵不绝之意,一招未完,第二招接着又至。掌法招数,是大周天之数,共三百六十招,而其间的变化,又根据日月盈亏、星辰变换而来,变化繁杂至极。在敌方看来,即使记性再好,也难以将电光石火之间使出的三百六十招一齐记住。而所发的掌力,也是积聚不散,若是等三百六十掌一口气发完之后,那掌力之强大,真正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。(见陈青云《巨掌魅影》) )
    • 三十六手擒拿点穴术( 淮阳派掌门人在清风堡绿竹塘闭户精研的武功,淮阳派的本门绝技。这三十六式变化神奇,内藏三十六手点穴术,分十二手软麻穴、十二手晕穴、十二手重穴。该套武功手法独到之处在于,挑、砍、切、封、闭、擒、抓、拉、撕、扯、括、打、盘、驳、压,虚实变化无穷。起落如鹰,进退迅捷。所以,人称淮阳派掌门人为“鹰爪王。”(见郑证因著《鹰爪王》) )
    • 气功(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;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、自我锻炼、健身长寿的科学。古代称谓很杂乱,有吐纳、导引、炼丹、玄功、静功、定功、性功、内功,以及修道、坐禅、内养功和养身功等。“气功”一词,最早见于晋朝许逊《净明宗教录》,其中有“气功阐微”记载。解放前董浩著《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》及中华书局《少林拳秘诀》等书中,都提到过“气功”之词。但是,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《气功疗法实践》一书,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,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。一般认为,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,道、儒、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,提出自己的主张。佛教传入我国后,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,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,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。一般而言,气功可分两种,即养气与炼气。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,把气运在丹田,使之凝聚不散,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。炼气乃以运行为主。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,就把气运到臂上;用腰力,就把气运到腰上;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,就把气运到全身。气有呼吸的区别,呼为阳,吸为阴;呼为动,吸为静;呼为刚,吸为柔。要把阴阳、刚柔、动静结合在一起,才能完成它的作用。气要运行时,不可逆走,贵当顺行。如顺行的话,不但脏腑会舒畅,并可快慢自如;倘若逆运的话,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,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。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、医、道、释、武术五大派。儒家气功以“修身养气”为目的;医家气功以防病、治病、保健强身为宗旨;道家气功讲究“身心兼修”、“性命双修”等;佛家气功要求“炼心”以求精神解脱,其中入定派强调“四大皆空”,参禅派强调“修身养性”、“普渡众生”;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。近年来,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,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,并划分为吐纳、禅定、存想、周天、导引五大派。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;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,要求思想内联,静坐凝心,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,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;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,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;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,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、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,也称为内丹派;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,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,或作为自我按摩。 )
    • 千蛛万毒手( 一种歹毒的邪派功夫。练功时其苦难当,须以斑斓毒蛛吸食己血,并将蛛毒带入自己血液中。花蛛毒液尽入练功者体内,蛛即死去,要再换新蛛。练过一百只花蛛,仅是小成,若要功夫深,便须练过成千上万只。此功威力极大,只是练得越深,体内毒质积得越多,容貌便变得越丑。天鹰教教主殷天正的孙女殷离和她的母亲即因练此功而使美貌变丑。(见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) )
    • 万柳飘风掌法( 纯阳真籍所载神异武功。集各门各派掌法之精华,其中有天山派镇山掌法龙虎七禽掌中的龙腾虎跃,少林伏魔十掌中的第十招群鬼伏首,终南派剪牛掌法中的引天吸玉,崆峒派红带十式中的第四式春蝶穿杨,昆仑派镇山飞虹八腿中的横扫太平等等。(见金童《赤胆红颜》) )
    • 心脉阴极柔功( 一种武林失传已久的内功。它能发出一阵看似无奇的小风,触人肌肤便使人打一个冷战,迟滞片刻就能要人性命。郭飞鸿以此功暗助楚秋阳、楚青青兄妹击退南湘异叟徐子明和女屠户苏琴子。(见萧逸《天龙地虎》) )
    • 鱼龙百变( 金龙老人独创的百招神功,五百年后传至白马门掌门人郭白云手中。此功乃是包容在一幅神奇的《金鲤行波图》中,非资禀超人者无由参详。此功脱胎于金鲤化龙时的姿态,推演出一套旷绝今古的奇异身法,一旦练成便可独步天下,成为武林至尊。郭白云之徒寇英杰借此功打败宇内十二令,为江湖除去一害。(参见“金鲤行波图”条,见萧逸《马鸣风萧萧》) )
    • 两仪相成大真力( 冰魄神剑林鸿所创神功。此功集阴阳于一身,冶刚柔于一炉,力之所至,金石为开,收发由心,六合如一。祝中原在雪山遭逢奇缘,练成两仪相成大真力,成金刚不坏之身,发功时无坚不摧,熔金化铁,功力可远及数丈。他并且凭此成为武林第一高手。(见云中岳《剑啸荒原》) )
    • 铁板桥( 闪避敌人暗器的救命绝招。通常是暗器来得太快,不及跃起或向旁避让,只得身子僵直,突然向后仰天斜倚,让暗器掠面而过,双脚却仍牢牢钉在地上。功夫越高,背心越能贴近地面,讲究的是起落快、身形直,所谓“足如铸铁、身挺似板、斜起若桥。”如宝树和尚曾以此招避开曹云奇的暗算。(见金庸《雪山飞狐》) )
    • 凌波微步( 北冥神功中最后一套功法。步法极为繁复,其要旨是按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的方法灵活跳奔,跃前纵后,左窜右闪,以求避开强敌。《北冥神功》秘籍中云:“猝遇强敌,以次保身,更积内力,再取敌命。”它也是以动功来修习内功之法。段誉在无量山琅岈福地洞中偶得《北冥神功》秘籍,最先练的便是这套步法,以至内力渐生,并籍此多次逃脱强敌的毒手。因这套步法轻盈夹变,有洛神凌波之态,故取曹植《洛神赋》中佳句以名之。(见金庸《天龙八部》) )
    • 金刚指( 少林寺独门硬功。后被少林寺逃徒火工头驼将此功传往西域,创金刚门。此功造诣精深时,出指可以碎金断石。武当三侠俞岱岩、六侠殷梨亭都曾犯在金刚门传人手中,被用大力金刚指捏断全身骨骼,成了废人。(见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)据查,金刚指是专练指力的功法。练法是,将一块厚约寸余的青石板搁在板凳上,高及人的腹部。练功者将指甲剪净,距石板半尺成马步,两手屈于胸前,自然下垂,以两手手指在石板上缓慢来回抚摩。用意不用力。呼吸自然和缓。半小时以后,可用十指在石板各处点打200次。击打时要用腕力,要有弹性,点打分明,点后即起。用力不可太猛,然而意念须击石而穿。练久后,指尖会慢慢磨平,十指发烫,偶尔还会发硬。直到五指在木板、石板、青砖上能击打出凹印时,指力已十分锋利,就大功告成了。 )
    • 明玉功( 一种奇门功夫。功力运行时,非但不向外施发,反而向内收敛,无论什么东西触及,都会如磁石般被吸引过来。有此功者与人交手时,功力越用越多,所以武功相若的人与之交手,必败无疑。明玉功练到第九层时,体内的真气便能形成一种漩涡,这是内家正宗的绝顶心法。江湖中人多不明此功自何而来,所以误以为是一种邪术。(见古龙《绝代双骄》) )
    • 碧血箭( 又名碎舌功。行功时混合本体元气,咬破舌尖,喷出“血箭”来杀伤对方。这是一种玉石俱焚的招数。施功时力聚口腔,粒粒血珠之内俱都聚积着凌厉的力道,功力精湛者能洞骨碎脑,置敌于死命。但此招极其消耗元气,故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施为。晴空一隼鹰千里曾以此招击伤雪老人李云飞。(见萧逸《马鸣风萧萧》) )
    • 量天尺( 黑道飞贼采用的江湖术,是匪徒劫财前,暗中推准财宝藏处的一种技巧。施用者必须手眼快捷准确,在他探明了财宝落脚地方,并能够设法预先进到事主安置财宝之地,在屋里故作伸懒腰,双臂一伸,横竖一比划,把屋里的尺寸量了去,并把哪里能够轻易下手,哪里没有阻碍,财物放置屋内何处都估计清楚。夜间再作案时,在屋顶上下手开撬,能够丝毫不差,绝不会惊动了事主。会这种江湖术的人须具有绝顶功夫,所以,擅此术的人甚少。(见郑证因著《鹰爪王》) )
    • 龙象般若功( 是密宗中至高无上的护法神功。此功共分十三层,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,纵是下愚之人,只要得到传授,一二年中即能练成。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,需时三四年。如此成倍递增,越是往后,越难进展。待到第五层后,欲再练深一层,往往便须三十年以上的苦功。密宗一门,高僧奇士辈出,但这十三层龙象般若功,却从未有一人练到十层以上,实因此功讲求循序渐进,而人寿终究有限。金轮法王是个不世的奇才,终于练到了第十层境界,此时每一掌击出,均具十龙十象的大力,实是难以抵挡。(见金庸《神雕侠侣》) )
    • 武家大秘八法( 上乘武功必备的心理素质,包括刚、柔、诚、信、和、静、虚、灵。此八法是修炼武功、成就大道的根基。习武之人刚强不屈、五偏无倚、端正平直、不动不摇,才能俾倪群雄、技高一筹。(见古龙《彩虹曲》) )
    • 雌雄双侠剑法( 蓝天鹏与萧琼华根据广成子剑法前七式、长白神尼十二剑式、降魔剑法八式三种武功,取其精华,共同创出的剑法。共有刚柔二十二式,其中刚十一式适于男子,柔十一式适于女子,而柔十一式男子亦可应用。后冰川女侠郝小玉,运用柔十一式在十年一度的黄山论剑中夺魁,成为武林盟主。(见忆文《冷香谷》) )
    • 九宫剑法( 九宫门独门剑法。这套剑法共八十一招,内含九宫身法和九宫掌法。演练之人,脚踩九宫,依势施展,浑然天成。另有三招救命绝招:一剑九乘是一招出手,九剑同发;九剑归一是把九道剑光合并为一道匹练,追击敌人;九九还原是一招之中,可以前后左右连发八十一剑,再多的敌人,也可以在一招之间悉数解决。(见东方玉《扇公子》) )
    • 化骨绵掌( 绵掌本为内家功夫,流传于河北、河南等地。其特点是外柔内刚,以爆发劲为主。手法以掌为主,运转舒展,动作连绵不断,掌法运行成环;劲力内蓄刚劲,外现绵柔,爆发迅猛。小说家将之发展为“化骨绵掌”,是一种极为难练的阴毒功夫,被化骨绵掌击中的人开始浑如不觉,但两个时辰后掌力发作,全身骨骼会其软如绵,处处寸断,脏腑破裂,惨不堪言,再无救治。毛东珠自蛇岛潜入皇宫,先后以此掌害死孝廉皇后、荣亲王、端进皇后等人。(见金庸《鹿鼎记》) 大侠陆小凤因海难,误上一个荒岛,参与了一场豪赌,一个留着小胡子的花花少爷存心卖弄,以化骨绵掌将桌子化为丝丝如絮,令陆小凤吃惊不小。(见古龙《陆小凤》) )
    • 武当拳( 相传为武当派武功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立,包括太极、形意、八卦等。其拳理与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八卦、九宫密切关联,运行变化,相生相克,既对立又统一。张三丰将道家练功中的练精化气,练气化神,练神还虚之术融于拳理之中。刚柔相济,以身领手,以意领气,以气运身是武当拳法的精华所在。在动作要领上,武当拳法讲究气沉丹田,含胸拔背,沉肩坠肘,凝神聚气,虚灵顶劲。 武当太极拳共八路一百零八式,行面南背北直趟往复动作。走拳时缓慢柔和,用缠丝弧形劲,气贯全身,走运四梢;内气随丹田开阖升降施转变化,使气血运行全身,而达外强内壮之目的。武当形意拳有劈、崩、钻、炮、横五种母拳,合五行,故称五形掌。形意拳位于八卦图之中宫,直线练习,直贯阴阳,其套路有五行拳、十二形、杂式捶、连环掌等。八卦掌,又称九宫八卦掌,其步法以变幻施行为中心,是武当派传统武功,自清代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发扬光大以后,名师辈出,代有传人。八卦掌的风格是步法起落扣摆,或进退闪挂,或左右横顺,或反正转身,具有阴阳变化之妙。武当拳在技击中的风格是一致的。太极拳用沾练粘随,引进落空,用巧劲和借力攻击对方;形意拳是踏中门,守中宫,直横互入,能攻能防;八卦掌则围圆打点,左施右转,人莫能近。武术界有“形意拳的手,太极拳的腰,八卦掌的腿”等说法。 )
    • 虬枝剑法( 七妙神君梅山民的生平绝学,专为克制中原五大剑派的武功而创制,后传给辛捷,使之更加发扬光大。梅山民平生酷爱梅花,虬枝剑法的招式亦均以梅花取意和命名。该剑法变化繁多,招式有:乍惊梅面、风弄梅影、踏雪寻梅、梅花三弄、冷梅拂面、寒梅吐蕊、梅吐奇香、梅占先春、香闻十里等。(见古龙《河洛一剑》) )
    • 寒冰神掌( 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所创掌法,可发出至阴至寒的真气。左冷禅与任我行比武时,以此功对付吸星大法,使其全身冻僵、天池穴被封;与岳不群比剑夺帅时,左又使出寒冰神掌,与紫霞神功旗鼓相当、不分胜败。(见金庸《笑傲江湖》) )
    • 玄冥神掌( 百损道人所创的一种阴毒无比的掌法,后传与弟子玄冥二老鹤笔翁和鹿杖客。受者身现绿色五指掌印,寒毒入体,发作时痛苦难当,九死一生。张无忌小时被鹿杖客一掌拍中,寒毒散入五脏六腑,虽经张三丰及武当诸侠输入纯阳内力相援,又经碟谷医仙胡青牛全力施救,仍无法驱尽寒毒,性命危殆。直至他练成九阳神功,方化尽此掌之毒。(见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) )
    • 般若禅掌( 少林派独门功夫。少林寺只有几位长老练成了此种功夫。般若禅掌使来不带丝毫风声,颇似劈空掌,但却有一团令人窒息的巨大无形压力,像泰山压顶般直撞对手,震力奇强,武林中几乎没有人敢硬接。(见东方玉《扇公子》) )
    • 苦行禅功( 少林寺独门功夫。练此功之人,甘心受奇苦,籍以修炼苦行禅功。习而有成之后,心坚志苦,百邪不侵。虽不能达到“金刚不坏法身”的境界,但那维生忘苦之能,却大异常人。功成后可把全身生机分寓心、脑、肾三大器官,也就是说把全身隔成了三大部分,任何一部分都有维生之力,也有帮助另一部分恢复生机之力。若非三大器官同时失去生机,单只损去一处器官,生命仍能不绝如缕,这是“苦行禅功”的真正价值所在。(见东方英《武林潮》) )
    • 九阴白骨爪( 铁尸梅超风和铜尸陈玄风夫妇根据《九阴真经》下半部练就的阴毒武技,以十指摧骨破骨,狠辣无比。在《九阴真经》中,此招叫做“九阴神抓”,使用时“五指发劲,无坚不破,摧敌首脑,如穿腐土。”梅、陈二人学不到《九阴真经》上半部中养气归元、修习内功的心法,但凭已意,胡乱揣摸,不知“摧敌首脑”是攻敌要害之意,以为是以五指去插入敌人头盖,又以为练功时必须如此,硬是把上乘武功练到了邪路上。后来峨眉派掌门周芷若为求速成,亦练得此功,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。(见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《倚天屠龙记》) )
    • 轮回大法( 以眼神和声音诱使人回忆往事的一种邪术,颇似现代的催眠术。李宏达在蟹公山上遇一村妇,被她的轮回大法所惑。“他看到村妇那双清澈的大眼有异,瞳孔出现异常的变化,这瞬间,他的瞳孔也开始变化。片刻,村妇转身举步……他跟在后面,亦步亦趋,似乎两人之间有甚么默契。”村妇“口中喃喃地吐出一些奇异的声浪……奇异的声浪渐渐模糊,最后是一句话:‘看吧!你看到过去,也看到未来!’满山的荒冢从他眼前消失了,另一个世界取而代之……”在轮回大法的魔力下,李宏达开始回忆自己的身世。(见云中岳《红尘碧玉》) )
    • 变形虫术( 武林至高无上的玄术。遇到恶劣环境时,深深吸入一口长气,无声无息地伸张双手,片刻,高大的身躯突然痉挛、颤动,慢慢缩小,最后成了小小的一团模糊球形物。然后,重新以同样的缓慢速度恢复原状。这期间,身躯萎缩与膨胀,皆在无声无息中进行,唯一有异的是,他整个人似乎笼罩在一团无形无质、但行家却可以感觉到的奇异气流中。此术在玄门高士的心目中,就是所谓成道、成仙之法。经过这一短暂期间的活动,人的躯体内已有了不可思议的变化,但外行人看不出来。施用变形虫术,可以独当一面对付周围要发生的一切。这完全是小说家根据变形虫的一些特点杜撰的,不足为信。(见云中岳《古剑强龙》) )
    • 长河落日剑( 武林盟主白羽仙的绝学。这套剑法一共只有两招。唐代诗人王维吟道:“大漠孤烟直,长江落日圆。”白羽仙即取其诗意,化于剑法之中。一直、一圆、一动、一静、一刚、一柔,一正、一侧。这相生相克、相辅相成之中,不仅囊括了古往今来的拳经剑道,乃至大千世界的玄机禅理也尽在其中了。因此,剑虽两招,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变化,信手挥洒而威力无匹。白羽仙的传人毕霄翔用这两招剑法挫败大内第一高手宇文雷。(见古龙《长河落日剑》) )
    • 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( 衡山派一位高手所创武功,为衡山派三大绝技之一。这位高手以走江湖变戏法为生,竟将变戏法的本领渗入武功,变化古怪。刘正风为嵩山派高手所挟持时,曾使出此绝技,提起弟子尸身佯掷丁勉,突然间身子往斜里窜出,双手微举将尸身送到费彬胸前,乘费彬运力抵挡,顺手点中费彬的穴道。后来,莫大先生也曾假意与费彬口舌周旋,寒光陡闪,手中已多了一柄长剑,猛地反刺向费彬胸口,重演了这一疾如闪电、如梦如幻的衡山派绝技。(见金庸《笑傲江湖》) )
    • 七断七绝伤心掌( 一种极厉害的掌法,被击中者必死,死时面容扭曲仿佛在笑,可这笑容却比哭更伤心更悲惨更难看。七断,即心脉断、血脉断、筋脉断、肝肠断、肾水断、骨骼断、腕脉断。七绝,即心绝、情绝、恩绝、欲绝、苦痛绝、生死绝、相思绝。这种功夫渐渐失传,仅有李坏擅此绝技。(见古龙《飞刀又见飞刀》) )
    • 一叶渡江( 轻功绝技。事先准备好数截竹管,向水面抛出一节竹管,腾身而起落在上面,接着抛出第二节,身体跟着跃向第二节。如此在水面上乍起乍落,可不假舟楫而迅速越过大江大河。郭飞鸿以此功悄悄登上停在江中心的长青岛贼船。(见萧逸《天龙地虎》) )
    • 离合神功( 崆峒派绝学之一,自先天太极而来,讲究阴阳、动静、柔刚、正反、虚实并用。如果凝虚成力,可以裂石开山,无坚不摧;引力返虚,则又虽动而宁,离合随心,以意却敌。(见东方玉《红线侠侣》) )
    • 摘星赶月( 一种奇功异术。苗疆酋长大铁头毛子水运起功力,在一件异物上呵一口气,青天白日瞬时天昏地暗,接着黑暗之中出现满天星斗,稍后便如陨星飞坠,带着巨大压力落向人头。此种功夫临敌使用,意在衡量敌人的功力与定力。如若功力不够,即会被星星压倒。陨星过后,接着出现无数丑模怪样的小神仙,纷纷向人身抓落,力大无穷。丑神仙过后,又有两行健男娇女出现,皆一丝不挂,极尽挑逗之能事,撩人欲火,如若修为不够,则会颓然倒下,神智昏迷。如果有足够的定力,则能不为所动,屹立不倒。(见梁羽生《武当一剑》)摘星赶月显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,如说是运功造成一种幻象倒还有几分可信。 )
    • 天魔解体大法( 一种古怪的邪派内功。自残肢体后,功力反而陡增一倍,但不能持久,用此法后必定元气大伤。孟七娘、辛十四姑、宫昭文都曾在临阵不敌的情况下使用此法。(见梁羽生《鸣镝风云录》) )
    • 护身三妙手( 武功。共为三招九式。第一招,赤手屠龙,可以夺腕;第二招,大千微尘,两指轻弹,借力使力,可以使敌人兵器脱手而去;第三招,如磁引针,不论任何兵刃,伸两指便可夹住刀尖。大千微尘和磁石引针两招,具有绝高内功的高手才能使用,否则无益而有害。(见陈青云《艺剑青霜》) )
    • 两仪掌( 武当山镇山绝艺。掌门人青阳真人数十年潜心苦修,将两仪掌练至炉火纯青之境,双掌圈动,似虚而实,似柔而刚。这套掌法完全是以柔克刚,以意可敌的内家上乘功夫,奇诡快速,极易抢攻。(见东方玉《北山惊龙》) )
    • 空门八式( 一种禅门身法,为元江派不传之秘。共有八式,乃为无风自动、两袖清风、海啸山崩、无影迂回、咫尺乾坤、星月双抱、残阳晚照、满树菩提。练此功须上乘轻功根基,兼以纯实内功。一经熟练之后,更可分合由心,给人以虚实不测之感。(见萧敬人《凤栖昆仑》) )
    • 两极混元乾坤手( 内功。武继光因机缘巧合,得到千年大蟒内丹及邯郸老人的近百年内力真元,故体内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真气,正适于练习两极混元乾坤手。在黄龙子的帮助下,他坐关七七四十九天,练成此绝世神功,创武林未有之奇迹。(见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) )
    • 海天一线( 一种以静制动的玄妙功夫。右手一翻,左手骈指如刃,由右腋下慢慢递出,上下划出一道线,则对方的几处大穴全都暴露在指力之下。云海和尚在枯坐时想出此功夫对付花明。郭飞鸿则以此逼退花明的巨灵金刚掌。(见萧逸《天龙地虎》) )
    • 夺命十三剑( 青年剑客燕十三的家传剑法。他以此击败过无数成名高手。天下第一剑谢晓峰见到这套剑法后,感到剑意未尽,认为第十三剑后必定还有第十四剑,那才是绿叶后的红花,才是这套剑法中的精华。后来果然又被燕十三发现了第十四剑。谁知,第十四剑仍不是此剑法的最后变化,在燕十三与谢晓峰决斗时,剑势竟自己起了变化,脱出人的控制而演变出了第十五剑。而对这一剑,谢晓峰束手无策,闭目待死。燕十三突然发现这一剑的杀气太重,要带来的将只有死亡和毁灭。为了不做武林中的罪人,燕十三回转剑锋,自断咽喉而亡。谢晓峰虽未丧身于这一剑,但领会了燕十三的用心,亦自断双手拇指使之不再能使剑,夺命十三剑中的第十五种变化遂自此失传。夺命十三剑的传人是红旗镖局总镖头刘开诚。(见古龙《神剑山庄》) )
    • 两仪剑法( 武当派两位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,剑法中有阴有阳,亦刚亦柔。出招时,一人迟缓,一人迅捷,姿势虽不雅观,但剑招古朴浑厚,破绽之处实所罕见。斗到紧要处,一人长剑大开大阖、势道雄浑;一人疾趋疾退、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。清虚、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,因不能阴阳混而为一,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。(见金庸《笑傲江湖》) )
    • 大手印( 在新派武侠中,常常出现有“大手印”的武功。大手印在梵语中叫“摩诃穆德拉”,意译为“大印”,相当于汉传佛教所说的“佛祖心印”。印是印玺,“大印”专指为佛祖所印证的修持心要或心传。大手印为藏传佛教嘎举派密法的精髓,萨迦派、格鲁派也有传行。大手印法大致分为三种:一、实住大手印。通过研习佛教经纶,或得师授、明了“真理”之理,依所悟解而修禅调心,令与真实相应;二、空乐大手印。属无上瑜伽部法,须经灌顶、修宝瓶气、金刚诵、拙火或双运道,渐达气足心寂,生空、乐不二的禅定感觉;三、光明大手印。此法主要依赖上师的加持而获得顿悟。这种大手印是大手印法的“最胜义心传”,不须以修气功等为基础,但修习者须有上等的素质,遇上等的上师。密宗还有一个术语叫“手印”。手印又称“印契”,指双手所做的各种姿势。密宗以手印为表示本尊意愿、能力的一种方式,有如国王的印玺,为权力、敕令的表示,故称为印。密宗的手印种类很多,各有其含义和用场,有手势语言的意味。手印在瑜伽修习中,对禅功有素者来说,作为一种表示一定意愿,又与自身经络相应的发功信号,有助于内气的发放及意念作用的成功。所以,“大手印”和“手印”俱是藏传佛教中的禅功修习方法,并无武功的成分,但它们与气功有联系,武侠小说家们于是便臆想出一门厉害的大手印武功。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出现的“大手印”武功来看,它是一套凌厉的掌法。 )
    • 岳家散手( 有称岳氏散手、岳氏散掌,属于岳家拳。据考证,宋代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曾创编子母拳,后其子岳震、岳霆隐居于湖北黄梅,传下了岳家拳。金元时期,禁止练武,传统武术受到摧残,岳家拳也难幸免。降至明清,武术鼎盛,岳家拳才得以发展。史料记载,明末清初的武术家访名师于终南山,得岳武穆拳谱,据其拳理创编形意拳而自成一派。后来岳家拳主要流行于河北一带。清末河北雄县人刘侍俊任宫廷护卫神机军营教官,曾教授“岳氏散手”。岳氏散手共三十二路一百七十三手,主要特点为以静待动,以快制胜,出手凶猛,见缝插针。强调心雄胆大,勇猛果断,出手狠毒,迅疾飞快。平常对指头功夫要求很严,交手时不讲情面,人称一毒,二狠,三快。岳家散手的主要方法,有刁卡挤靠、劈打捆肘等,每一手法都有一连串的接应手法,“手起足要落,足落手要起”,或手打,或肘顶肩撞,一环扣一环,随机生变,贴身进步,见缝插针。 )
    • 弥气飘踪( 轻功身法。此功要诀是:一圆、二顶、三扣、四垂、五提。圆者:身、臂弯、胯、膝弯,皆要圆;顶者:手、头、舌,皆要顶,但非以拙力顶;扣者:胸、势,要顺势自然扣;垂者:肩、肘、气要垂;提者,内提调息也,五诀备俱,愈练愈精。该身法动势以心行气,呼吸要深长如急息,久之浊力换尽,气沉丹田,不滞不散,不迟不断,腰似车轴,气若车轮,换势有如行云流水,迈步好像猫儿见行筵,抽身换影,翩若惊鸿,其妙无穷。(见陈青云《一剑三鹰》) )
    • 点穴( 武术中的稀传秘技或医学中的疗疾治病手段。人体有多条经络,其作用为运行气血,沟通内外联系,是全身的调节系统。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之点。武术点穴功夫的理论,就是建立在上述传统中医理论上。点穴理论认为,对于人体一些重要穴位用力击打,造成一定的损伤,可以产生令人劲力丧失、呼吸困难等作用,再施以妙法,则又可恢复正常。这些主要穴位一般合称三十六要穴,分别为哑穴、死穴、瘫穴、晕穴、狂动穴等。点穴方法亦有多样,用手直接点击,以器械击打,甚至凌空遥点;点穴还有变时取穴,即根据时间变化在一定时辰内点击相应的穴位,往往可以收到奇效。根据中医学的理论,医学将点穴作为治病的手段。医学点穴治疗手段亦有多种,如按点法、掐点法、推点法、分点法、拧拨法、捻转法、点揉法等,应用了虚实、补泻、疏通等原理。武术点穴功夫,各派武术典籍中均有记载,亦有种种神奇传说,但其实证事例却时隐时现,难以确实,成为武术中的一大难解之谜。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除死穴、瘫穴等外,又有笑穴、睡穴等,更难以证实。 )
    • 金乌刀法( 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的妻子史婆婆所创。史婆婆个性极强,武功不及其夫,便愤而下山,苦心创出金乌刀法,专门克制雪山剑法,内含太阳(金乌)溶化冰雪之意。后史婆婆将刀法传给石破天,利用石破天之手打败了自己的儿子、尽得雪山剑法精髓的白万剑。(见金庸《侠客行》) )
    • 降龙十八掌( 洪七公生平绝学,一半得自师授,一半自行参悟而出,虽然只有一十八掌,但每一招都具绝大威力。在这十八掌中,有亢龙有悔、飞龙在天、时乘六龙、震惊百里、密云不雨、损则有孚、见龙在田、龙战于野、双龙取水、履霜冰至、神龙摆尾等等,整套掌法以刚猛著称。比如飞龙在天,即跃起半空,居高击下,威力奇大。神龙摆尾更是救命绝招。这一招出自《易经》中的“履”卦,本来叫做“履虎尾”,好比攻虎之背,却一脚踩在老虎尾巴上,老虎回头反咬一口,自然厉害猛恶之至。这一招必是反身从背后发出,若被敌人逼到墙角不能转身,则威力大减。降龙十八掌是纯阳至刚的武功,但刚到极处,又自然而然生出柔来,像亢龙有悔、履爽冰至这些掌法中,刚劲柔劲混而为一,实已不可分辨。洪七公讲述亢龙有悔时,即说此掌的精要不在“亢”字而在“悔”字,发掌时并不将力道用足,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,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,好比陈年美酒,上口不辣,后劲却是醇厚无比。至于履爽冰至,使掌时两肘微抬,右拳左掌,直击横推,一快一慢地打将出去,一招之中刚柔并济,正反相成,妙用无穷。这种有轻有重,刚柔相济的掌法,出劲奇快更令敌人防不胜防。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,全在于运功发力,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。当日郭靖以仅会的降龙十八掌与欧阳克相斗,终落下风。洪七公当着欧阳克的面向郭靖讲授余下三掌,郭靖尚未领悟,聪明的欧阳克却已了然,可是一到对阵,欧阳克于郭靖所学之掌竟是难以应付,由此可见此掌法的威力在“功”而不在“变”。(见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) )
    • 侏儒神通( 白石岛奇门派功夫,一种阴毒掌力。中掌者全身筋骨萎缩,状若侏儒。(见陈青云《丑剑客》) )
    • 大迦叶气罩( 由佛门中的无相神功、般若大能两者相糅合,形成的一种至奇、至秘、至奥、至绝的功夫。静式时,布成一整体气罩,令敌无隙可乘,其范围可大可小,随施者心意变化。远至丈外数尺不定,以施者功力而定;近者可贴附于体。若一旦聚之于掌,施发出来则能摧山裂岳,威猛绝伦。大侠楚文狄练成此功后,战胜七海水田歹毒的黑骨修罗掌,致使七海水田毙命掌下。(见萧逸《龙飞杜鹃窝》) )
    • 流星神拳( 一种阴毒武功。这种拳法除了掌风凌厉,可伤人于五步之内外,右拳之上,还戴有一个铜套,用内力送出,可及一丈五尺,后面有软索相系,又可以当兵刃使用,使人防不胜防。(见卧龙生《七绝魔剑》) )
    • 定海神针( 一种极为玄奥的内家功力,比内功中的乾元一阳指力更要精进一层。运施这种功力时,并不须命中敌人眉心穴道,身上任何一处穴道都可以下手,因为施展的人本身有足够功力,可以借助本身所练天磁真力,使对方全身血液聚集一处,炸开血脉致死。这种死症,唯一的现象,就只眉心留下一道浅浅朱痕。海无颜曾施此功力毙内厂侍卫数名。(见萧逸《无忧公主》) )
    • 销魂天魔舞( 武林邪教天蚕教独门功夫。乃由数名美女裸体倒立狂舞,作出种种渴望的姿态,发出声声销魂的喘息,和着奇异的节奏,专一诱发男人的原欲,使之疯狂、意志崩溃。四川唐门掌门唐无双最害怕这种功夫。天蚕教琼花三娘子曾用消魂天魔舞对付俞佩玉,但俞佩玉自幼修身养性,定力超人,竟不为所动。(见古龙《名剑风流》) )
    • 巨鹤掠空七式( 西岳樵隐夏薰南根据自己独门兵器鹤头拐杖而创的独特武功,招式有“唳日凌烟、取箭含珠、乘轩舞阁、晴翔碧落、雨立翠岳、日飞千里和夜鸣九皋。”这七个鹤形招式以轻灵为主,坚硬为辅。练时的要诀是:气宜鼓荡,内宜收敛;仰之弥高,俯之弥深。(见云中岳《盖世侠侣》) )
    • 黯然销魂掌( 杨过自创掌法,共有一十七招。杨过自与小龙女在绝情谷分手,武功日长,数年之后,除了内功循序渐进外,别的无可再练,心中思念小龙女,渐渐形销骨立。一日在海边悄立良久,百无聊赖之中随意拳打脚踢,轻轻一掌便将一只大海龟背壳打得粉碎。他由此深思,创出一套完整的掌法,出手与寻常武功大异,厉害之处,全在内力。他将这套掌法定名为“黯然销魂掌”,取的是江淹别赋中那一句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”之意。一十七招的名称希奇古怪,叫做心惊肉跳、杞人忧天、无中生有、拖泥带水、徘徊空谷、力不从心、行尸走肉、庸人自扰、倒行逆施、废寝忘食、孤行只影、饮恨吞声、六神不安、穷途末路、面无人色、想入非非、呆若木鸡。但是,招数却是威力无穷。如“心惊肉跳”一招,以胸腹肌肉外弹伤人,实属罕见;“无中生有”待敌人攻到近身寸许,突然间手足齐动,左掌右袖、双足头锤,连得胸背腰腹尽皆有招式发出,无一不足以伤敌;“拖泥带水”掌力之中暗合无行,右袖是北方癸水之家,左掌是中央戊土之家,轻灵沉猛,兼而有之;“面无人色”则从《九阴真经》的摄心大法中变化而来,脸上喜怒哀乐,怪状百出,敌人一见,顿时心神难以自制,我喜敌喜,我忧敌忧,终至听命于我,实乃无声无影的胜敌之法。 )
    • 天炫掌( 西域火教中最厉害的邪门阴功,即使对方功力相等能及时运气反击,一样会被它灼伤;如是功力较浅之人,只要发觉身上一热,内腑立被灼伤,不出一个时辰,就得火毒攻心而死。(见东方玉《北山惊龙》) )
    • 白鹤门剑掌功夫( 取法白鹤的武功套路,和螳螂门的取法螳螂如出一辙。白鹤剑法每一招模仿白鹤姿态,白鹤掌法,同样取法白鹤姿态。掌门人吴绥之演练白鹤剑掌数十年,出掌亦如剑,以轻灵为主。掌法一施展开,身形飘逸,忽纵忽立,每一掌都如鹤展翅,或偏或侧,没有对面硬打的招式。但他所发出的掌势,每一记都嗤然有声,锋锐如剑。(见东方玉《扇公子》) )
    • 忍术( 日本武士的武功,创始人是久米仙人。到了德川幕府时代,两位大武士猿飞佐助和雾隐才藏进一步将忍术发扬光大,并籍之称霸扶桑武林。忍术这种武功被人们传说得很神秘,其实也不过是轻功、易容、气功、潜水等等功夫的结合与变形而已。比较特别的,是练忍术者能利用天上地下的各种禽兽器物,来躲避敌人的追踪,其中又分为七派:伊贺、甲贺、芥川、根来、那黑、武田、秋叶。甲贺善于用猫,而伊贺则善于用鼠等等。江湖中的不肖之徒魔刀卫天鹰被仇家逼得东渡扶桑,学成忍术后又返回中土,投靠到邪恶门派青龙会麾下,为虎作伥,结果被少侠白玉京以长生剑斫去双手。(见古龙《七种武器》) )
    • 飞龙九式剑法( 独眼铁僵尸独创的一套剑法。威力虽大,招式却极为简单。从一元复始、两袖清风、三阳开泰、四面埋伏、五福骈臻、六合同春……直到九九归原,那剑影却由一而二,由二而三、四、五、六……直到九剑齐飞。前四招与普通剑法五异,后五招却全是脱手飞剑,收发自如,神妙无极。独眼铁僵尸将之授与楚文狄。(见萧逸《龙飞杜鹃窝》) )
    更多(还剩130条)
    共有1034人留下了足迹……
    加入笔记 0
    复制
    声明: 素材内容来自网络,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!

    反馈建议

    ×